您好,欢迎访问安县华龙化工有限公司网站!

在线留言 网站地图 RSS XML

询盘信息 您有1条未读询盘信息!

专业生产各种碎石、机制砂

集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为一体

咨询热线:

13980011003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头条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所属分类:公司头条    发布时间: 2023-05-09    作者:admin
  分享到:   
二维码分享

机制砂颗粒形状棱角多,表面粗糙不光滑,粉末含量较大。机制砂生产过程中要产生一定量的石粉,这是机制砂和天然砂明显的区别之一。机制砂或多或少也会存在一些问题,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石粉含量问题

机制砂生产的石粉含量与母岩机械物理性能和砂的级配分布取向有直接关系,对于细度模数的要求和石粉含量的限制相互矛盾,控制石粉产生的比例,则细度模数过大;控制细度模数,又产生超量的石粉。从各地机制砂生产的大致情况来看,未经处理的机制砂石粉含量一般为10%~18%。这个范围远远超出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规定的机制砂的石粉含量。

2.石粉除粉处理

对于机制砂超量石粉的处理方式,一般采用水洗法和风选法两种除粉方法。分离出去的物质并非只有石粉,还含有0.15mm、0.3mm、0.6mm级甚至更大的颗粒,严重地破坏了机制砂的自然级配,不利于达到集料的大密度,水洗法除粉尤甚。

从实践生产应用来看,生产机制砂过程中的水洗除粉处理,破坏细集料的原级配,同时消耗大量的水,一方面制砂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给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有些地区水源无从解决,要求对机制砂进行水洗也是不现实的。因此,机制砂厂对超量石粉有效的处理方式应为风选除粉,这也是目前市场上应用广泛的。考虑风选生产成本和各应用企业对石粉含量的控制,风选处理后的机制砂一般含有5%~10%左右的石粉。为了..机制砂生产车间的正常生产和保护社会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在机制砂风选除粉后一般增加“预加水”工艺,使机制砂处于潮湿状态。

3 机制砂在混凝土应用中质量控制措施

(1)严格控制机制砂生产质量

我国幅源辽阔,..各地的机制砂因矿产原料、加工工艺、破碎加工设备等不同,其颗粒形状、粒级分布、石粉含量等都会有很大的差别。机制砂的质量须严格满足行业标准的技术要求,使用者应要求机制砂生产企业重视质量,机制砂生产企业也完全能够改进技术措施并满足行业标准对砂的质量要求,这是机制砂比天然砂有质量..的一个优势。但如果按老习惯不讲质量要求,这也是机制砂的一个劣势,因为..天然砂的质量区别不大,使用者一般都有经验,而机制砂质量差别较大,使用缺乏经验。机制砂生产有一定的规模大小,有固定的生产场地、生产工艺和制砂设备,其产品的质量是完全能够控制和稳定的,所以提高机制砂生产者的素质,提高机制砂生产企业的要求是必要和可以实现的。例如行业标准明确提出了供货单位应提供砂产品合格证及质量检验报告,机制砂的生产者和使用者都应坚持执行标准中的这一规定,通过提供和索要产品合格证,促使机制砂企业建立质量..体系,明确和落实生产者的产品质量..体系,明确和落实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责任,然后,再由使用者进行现场复试,使机制砂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和提高,混凝土质量也就进一步得到..和落实。

(2)混凝土配合比调整

与天然砂相比,机制砂的质量可以通过生产企业进行控制和调整,但是其质量还会出现一定的波动,如果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不考虑这些因素的变化,将会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和硬化混凝土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使用机制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需要对配合比设计思路进行优化,使各种原材料用量作一定的调整。

从目前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实际生产应用来看,机制砂易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质量波动,影响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如细度模数偏高或偏低、颗粒级配较差、石粉含量不稳定、泥粉含量不确定、含水率波动较大等。为了..混凝土的质量稳定,需对机制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检测,并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适当的调整。

①当机制砂细度模数偏高或偏低时,应通过调整砂率,即大或减小砂率,并应适当调整胶凝材料的用量,以及在试验室做混凝土试配进行验证;

②当机制砂颗粒级配较差时,特别是机制砂中的“中砂”较少,“粗砂”和“细砂”(粗、中、细砂根据颗粒粒径大小分)较多时,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影响特别敏感,这是混凝土生产者很难解决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大部分生产者是增加胶凝材料的用量,并适当调整粗集料的用量,或者通过与天然砂进行搭配使用,但调整后的混凝土拌合物状态一般;

③石粉含量波动较大时,通常情况下,大部分混凝土生产者都把它当作细集料使用,很少调整胶凝材料的用量及外加剂的掺量,但由于石粉的颗粒粒径与水泥等胶凝材料接近,考虑石粉的特点,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可把石粉作为胶凝材料重新计算配合比,且外加剂的掺量应作出一定的调整,同时,石粉用量应在机制砂中扣除。可是,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石粉含量波动较大,如何根据石粉含量的变化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这需要各混凝土生产者需要大量的试验工作经验和一定的实际应用基础;

④泥粉含量的多少是当前很多混凝土生产者头疼的问题,他们根本不知道泥粉含量到底有多少,以及泥粉含量多少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有多大,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他们共同认可的观点是:泥粉多将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所以,正确认识泥粉的存在是一个至关重大的问题,我们要分清泥粉和石粉对混凝土各种性能的影响大小,以及如何准确算出机制砂中泥粉和石粉各自的含量,根据作者本人的经验,不同地区的生产者,要针对当地的泥粉质量,机制砂中石粉含量,作大量试验工作,找出一定的规律,从而能使用亚甲蓝MB值和石粉含量测出泥粉和石粉的准确数值,以便更好地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⑤含水率波动影响机制砂的颗粒级配分布、细度模数、石粉含量等,根据作者本人的经验,机制砂含水率应控制在3%~5%之间。

4 结论

(1)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对混凝土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天然砂资源特别是天然砂资源日益短缺,同时环境保护工作的加强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使用机制砂代替天然砂已成为砂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2)根据机制砂的性能特点及实际应用情况,机制砂生产应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机制砂的生产质量,满足混凝土技术要求。

(3)机制砂的颗粒级配、细度模数、石粉含量、泥粉含量及含水率等性能指标的变化将会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因此,应根据机制砂性能特点合理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调整。